聚氨酯(PU)微孔弹性体鞋底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欧洲开始工业化,7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这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鞋底以其强度高、弹性好、舒适、耐磨、耐折叠、耐油、耐腐蚀、重量轻、防滑等性能而闻名,能有效缓冲地面冲击,并可制成多种颜色和款式。
主要适用范围:具有防静电、耐油特性的皮鞋、越野滑雪鞋、凉鞋、拖鞋、运动鞋、旅游鞋、安全鞋等。
详细的制作流程:
1. PU鞋底液的制备
PU鞋底解决方案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大类,目前以聚酯型体系为主。聚酯PU鞋底溶液通常采用预聚体法或半预聚体法制备,可制成双组分或三组分体系。
组分A由部分聚酯、扩链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组成,经40e~70e混合均匀后静置脱气配制而成。在全水发泡体系中,发泡剂为水,需要精确测定组分A中的含水率,一般为0.4%左右。
B组分是一些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的末端异氰酸酯预聚物,聚酯的相对分子量控制在1500 ~ 2000之间。在异氰酸酯的选择上,纯MDI与液化MDI的比例为19:1。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副反应,应加入少量抑制剂,并保持温度2 ~ 3小时,使NCO%控制在19%左右。
C组分为催化剂,加入到A组中,形成双组份原液。三组份系统适用于制作双色、低硬度运动鞋和低密度凉鞋。
2、PU鞋底成型工艺
PU鞋底成型通常采用低压铸造成型或高压铸造成型,在某些情况下也采用注射成型。成型设备主要包括鞋底浇注机。聚酯PU成型常压浇注设备主要由浇注机、环形或转盘干燥通道组成。由于PU鞋底溶液中的A、B组分为液体,混合反应剧烈,因此设备的准确计量和各组分的混合均匀性是影响产品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对于双色鞋底,使用双色铸造机成型,通常使用带有外部中间板的模具,并浇注两次并加热固化。
通过这些精细的生产工艺,聚氨酯鞋底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应用在鞋类市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